迅收网

行业资讯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卫新闻 » 正文

广州:垃圾分类有法可依,垃圾分类这回能实现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5  浏览次数:58
核心提示:日前,央视《焦点访谈》以《广州:垃圾分类有“法”了》为题,对广州垃圾分类立法和社区试点情况进行报道。节目报道了广州动脑筋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以《广州:垃圾分类有“法”了》为题,对广州垃圾分类立法和社区试点情况进行报道。节目报道了广州动脑筋、动“真格”,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的相关经验。在节目中,实施垃圾分类后,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多个广州社区,被《焦点访谈》节目取景拍下。

广州:垃圾分类有法可依,垃圾分类这回能实现了

据央视《焦点访谈》

填埋场垃圾堆集净高度达77米

早在21世纪之初,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开始“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的推广。之后垃圾分类开始在省会城市大面积宣传和推行,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17年过去了,收效却并不特别理想,很多市民抱怨,自己倒是分好类扔了,可一到了环卫车上又变成了混装混运,分类的积极性很受打击。垃圾分类关系到能否解决垃圾围城这个城市的大难题,但如何落到实处?广州如今动了真格,垃圾分类要立法。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的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国内日处理量规模最大的填埋场。每天有一千多辆大车把广州市主城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原本这里是个山谷,如今垃圾的堆集净高度已经达到77米,高出两边的山峰,这个高度,让填埋场的负责人忧心忡忡。

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一清说:“垃圾每天一万二千吨,我们必须把它妥善处理,进行填埋。垃圾的增速太快了,开始是三千吨、四千吨(每天),然后上八千吨,到后面就是一万两千吨。越往上面走,处理难度是越来越大。”

兴丰填埋场曾经在填埋技术上创下许多国内第一,但是近十年持续增长的广州市垃圾填埋压力几乎全部压在它身上。超负荷运转让这个最初设计寿命是40年的填埋场,到第15个年头就已经不堪重负了。杨一清说,“按照这个填埋速度,只能维持到明年2018年的5月31日”。

源头减量成为社会共识

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减量,成为强烈的社会共识和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州更要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制度。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法规二处处长郑庭伟说:“不解决垃圾围城,会严重影响到广州的民生,影响到广州城市的发展。广州市民超过八成的人知道、支持垃圾分类,要求我们进行垃圾的立法。”

早在2011年,广州市率先出台全国第一部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政府规章,2015年又颁布了《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试行)办法》。然而,垃圾围城的困境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破解。今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进行专门立法,目前正在准备三审,举全社会之力来破解垃圾围城。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邓成明说:“垃圾强制分类,比如说我们有制度要求,很明确来讲就是明确要求垃圾分类是你的法定义务,这句话反过来讲就是什么呢?不分类就违法了,违法我们就相应地设立法律责任。”

此次立法审议,第一次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全流程和全环节的整体,明确要求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和源头减量的各个环节的实施主体,都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相互衔接贯通,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尤其是对近年来一些成效显著的试点区的创新做法,在制度设计上进行了法律的规范和完善。

“两网”融合让多方受益

正在忙碌的环卫工袁师傅,负责的是越秀区白云街道的保洁工作。三年前他多了一份兼职,就是在下班后干两个小时收购废玻璃瓶和玻璃的工作。

广州市越秀区城管局分类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小龙说:“现在需要我减量、分类了,我就会想很多办法。我用运垃圾的车,运到玻璃处理厂里去。”

陈小龙说:“运到厂里之前,一直是垃圾,只是分类的垃圾。但是我运到厂里就有价值了。怎么把生活垃圾中的低值可回收物分出来?当我们发现它是因为运输这部分的问题,那我们就协调两网怎么解决运输。”

老陈说的“两网”指的是城管部门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网和供销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以废玻璃为例,从居民家庭到街道、再从街道到填埋场,是一个简捷高效的运输通道,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网有一套现成的回收体系,但是它的末端处理方式单一,只有填埋或者焚烧。再生资源回收网则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资源处理体系和下游市场,可在源头收集运输上它没有优势。原本这两个网各干各的并没有交集,如今老陈用环卫车把拉到填埋场去的废弃玻璃,转向拉到玻璃预处理厂,打通了资源化利用的回收渠道,把两个网的优势结合起来了。

袁师傅的临时玻璃收购站点,由街道免费提供场地。袁师傅按照厂方的要求把玻璃瓶按颜色分成四类,就能得到厂方付给的每个瓶子四分钱的差价,这个工作让袁师傅每个月能多出一两千元的额外收入。

如今越秀区已经有24个这样的收集点覆盖全区。在没有多花一分钱的基础上,政府最大限度做到垃圾减量,环卫工人的额外劳动有报酬,玻璃预处理厂增加了稳定的货源,多方都受益。

用回收废玻璃的模式,老陈又在全区建立了18个废木材回收点。如今每月全区稳定回收废玻璃350吨、废木材750吨。

服务更精准分类更精细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说:“生活垃圾怎么来分类,首先你要让老百姓便利,你让老百姓分类以后很不便利,那不行;第二个就是没有分类好,首先板子应该先打到行政机关。”只有政府为分好类的废弃物找到合理渠道和流向,居民源头上的分类才有价值。一旦立法把这个系统的框架搭建起来,对公众来说,垃圾分类也将成为每个居民要履行的法定义务。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需要一个培育过程,政府将如何提供服务?

居住在荔湾区西村街道的何靖前段时间发现自己楼下少了样东西,有点着急。何靖她们在找的是这种挂在墙上的垃圾箱,醒目的红色箱体上写着有害垃圾,旁边附着图文说明:废电池、废灯管灯泡、过期药物等。一段时间,小区内每个楼下都有这样一个箱子,提供给居民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可是,有一天何靖突然发现箱子不见了,家里的有害垃圾往哪里放呢?何靖说:“确实是担心。因为一个电池,可能造成很多土地的污染。”

这些分类垃圾箱到底去哪了?其实这是相关部门精准服务的一种方式。

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引进一家社会企业,共同成立了西村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对辖区居民的文明习惯养成做精细化的指导服务。在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的规划里,培育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宣传,让居民知晓如何分类,分类后垃圾的去向;第二个阶段是多点设置投放分类垃圾桶;第三个阶段是居民形成分类习惯,在家中分好后定时定点投放。

何靖就被告知,她的楼下已经不再设有害垃圾箱,现在小区里有个集中投放有害垃圾的桶。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实行数字化管理,每天统计出每个小区产生的垃圾总量,每个分类投放点的投放量和有害垃圾的投放量,以此调查居民的投放行为变化,及时调整更为合理的垃圾投放方式,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

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杨静山介绍:“我每天每个月都会看报表,看有害垃圾多不多,旧衣服多不多,如果我的量是在飙升的,那证明已经开始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习惯也形成了。群众养成一定习惯之后,我们前面的分类成本会越来越低,并且它的可持续性越来越高。”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居住区指导、督促居民,规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活动的做法,得到立法草案的巩固。同时,政府也将依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收集、运输、处置等领域。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说:“通过对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专门立法,实现我们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管理基本目标,也是达到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

我国许多地区出现垃圾围城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明显,怎么来解决这一现象呢?垃圾分类是一个好方法,他可以从源头上来减量,大大的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可以把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最新发布 | 最新供应 | 最新公司 | 回收信息 | 粤ICP备14082258号-1

©2007-2018 广州迅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